第一章 乱世无双

东汉末年,凉并两州多胡寇,为保境安家,两州多出弓马娴熟的豪士,吕布即是其中的佼佼者,当然此乃后话,暂且不提,话说早年间吕布家中所在五原就长年饱受胡寇侵袭之苦,每当胡寇呼啸而过,犹如蝗虫过境,百姓苦不堪言。

近来常有一支商队模样的队伍途径五原,但见车中似有货品,皆用黑布罩住,不明所以,唯有黑布上若隐若现的金丝线,让人顿感价值不菲,为首一位骑马领队气度不凡、英气逼人,手握一杆长戟,话说汉末主要的武器中存在一些铜戟,其援部略为弧曲,类似于雄鸡啼鸣时的拥颈之状,人们就俗称之为“鸡鸣戟”或“拥颈戟”,要说铜戟本也常见,但马上之人手中长戟明显极其精致,通体黑亮,稍近处观瞧,戟杆直径比正常铜戟大上一圈,周身隐约刻有山河图形,格外好看且看似颇具分量,为首之人身后步随两人,一人右手持环手刀,左手持轻弩,步幅略沉重,另一人单手持雕弓,身背箭篓,但总是箭羽不多,仅约有三五只,此人长黑巾蒙眼,飘带随风飘摇,气息平稳,步幅也丝毫不乱。

商队常在吕家中歇脚,吕家在当地颇具势力,吕父为人也豪爽仗义,所以来往的多了便熟络了起来。此时的小吕布约么十五六岁的样子,每日舞刀弄枪,游手好闲,还不喜欢读书,吕父也甚是苦恼,刚好商队再次经过,便托领队带上他,好让他见见世面,历练一下,不然将来诺大的家业可如何是好,领队起初拒绝了,推辞路途遥远,危险重重,职责所在也便罢了,若公子有些闪失,便无颜相见了,言辞恳切,吕父只好作罢,不过但出于对小吕布的前途不放心,商队每次路过,吕父总是免不了恳求一番,一年之后的一天,吕父还如往常,宴过之后,再次提起一定要小吕布跟着历练一番,终究抵不过面子的商队头领犹豫了一下,此行也只到州府,料来风险也不高,足以应付,便道:承蒙关照,多有叨扰,非我等有意推辞,实在路途凶险,怕少主人有所闪失,此行恰逢归途,我等回州府复命,路不算远,也无货物拖累,愿带少主一程。吕父闻言,大喜过望,赶忙拉住头领的手连连称谢,谢罢立即唤来管家,要管家重新置办几桌酒菜,顺便吩咐管家喊来少主,说要办一场答谢宴。说来商队陆续借宿吕家也一年有余,小吕布倒也不陌生,头领和随从们倒也喜欢这孩子,觉得这孩子眉宇间虽然有那么几分书生气,言语行事却毫无心机,豪爽大方,想来这倒随了吕父,吕父吩咐少主谢过众人,一听说可以出去走走,小吕布顿时心里乐开了花,本该作揖答谢,小吕布直接倒头便拜。领队连忙上前搀起笑道使不得使不得,跪天跪地跪父母,男儿膝下有黄金,举手之劳,不必如此,说罢摸着小吕布的头,众人皆相视大笑一场,随后相约明日启程。

是夜,吕父忙前忙后的在为小吕布第一次外出做准备,阖府上下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闹了。第二天早,商队拜别吕父准时出发,一行人除了商队原有的人马,还多了小吕布、伴读书僮、教书先生、两名护卫、和吕府管家,本来管家鞍前马后四十余载从未外出吕府,但吕父考虑到少主首次外出远门,需要一个年长、办事沉稳且熟悉的人来主持大局,遂连夜吩咐管家准备跟随一同启程,管家早年深受吕家恩惠,一直兢兢业业,又侍奉吕父多年,深知吕父的心思,叹息老爷的一片苦心,吕父嘱咐少主顽劣,此行少主的安危就全依仗管家了,管家也连连发誓一定会照顾好少主。商队出发前,吕父率府人送别,泪眼嘱咐小吕布:步儿,此行一定要听从领队和吕忠(管家)的话,有事多于领队和吕忠商议。小吕布抬头望向吕父,刚想说句:好好好,知…多年来不曾发现,吕父早已两鬓斑白,又望了望旁边的同样泪眼的吕忠,小吕布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重重的磕了一个头,道了一声:父亲,孩儿知道了,您多保重。吕父闻言,不断重复:我儿长大了,我儿长大了…吕母走后,小吕布已经多年没有喊过父亲了,小吕布将母亲的死归咎于吕父,埋怨吕父无能,曾与吕忠说起他不配做自己父亲,吕父闻言,一时愧疚难当,从此便留下了一个心结。此情此景,吕父大为感动,父子二人冰释前嫌,一声锣响,领队冲着吕父抱拳点了下头,呼道:出发!商队闻声而动,吕父不断招手,小吕布不住回头,直到渐行渐远,目之所不及。